如果美国没有可口可乐、微软、通用电气、IBM;如果德国没有奔驰、宝马、大众;如果日本没有丰田、索尼……我们很难想象
中国品牌的差距还表现在许多方面,诸如缺乏品牌危机管理经验;忽视市场调研,直接拿市场做实验;品牌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,品牌管理人才匮乏等。种种差距导致中国品牌竞争力较弱,许多企业只能把竞争局限在家门口,依靠“价格战”搏得生存空间,更无缘在国际市场同国际品牌一争高低。
第三节 中国品牌,迈向世界不是梦
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位时有一句名言:“在国际交往中,索尼是我的左脸,松下是我的右脸。”
可见,品牌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,更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。如果美国没有可口可乐、微软、通用电气、IBM;如果德国没有奔驰、宝马、大众;如果日本没有丰田、索尼……我们很难想象,这些国家是否还会有现在的风采?
一、中国必须迈向世界品牌之路
在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,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,正所谓“得品牌者得天下”,拥有多少名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统计数据显示,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.5万种,而其中90%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。世界名牌占全球品牌不到3%,销售额却占到了全球的五成左右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一个国家强大是通过本国品牌强势体现的。美国之所以敢称霸世界,正是因为它有称霸世界的品牌。在2011年“世界最有价值品牌100强”排行榜中,前10强均为美国品牌;二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,日本和德国之所以能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发展起来,与这些国家品牌的崛起密不可分。
正因为品牌的重要性,许多国家视品牌为国家利益,一旦本国品牌受到威胁,政府官员乃至国家元首也会挺身而出,捍卫国家利益。例如,2005年,美国的百事可乐欲300亿欧元收购法国达能,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,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坚决支持政府在达能案中保持高度警觉,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则表示:“达能无疑是我们的行业财富,我们当然要捍卫法国的利益。”在元首和媒体的感召下,法国全民发起了一场“达能保卫战”。
“中国制造”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,然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汙水和巨大资源损耗基础上的“中国制造”,不仅没有给我们换回相应的利润,而且也没有赢得他人的尊敬。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个问题:“制造大国、品牌小国”的局面还要维持多久?
全球顶级商务畅销书《定位》作者阿尔·里斯曾说过:“中国经济的增长备受瞩目,但是假如战略方面没有从商品调整到品牌,这一显著的经济增长也很难维持。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经济是建立在品牌之上的,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。”
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举世瞩目,但是如果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模式,还是依靠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排放、低产出、低效益的粗放模式,经济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。
企业本质上是一种有机整合资源以供产出的经济组织,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,资源全球流动高度开放,导致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早已不再是全运会、亚运会而是奥运会,正如海尔领导人张瑞敏说:“我们不出去,他们就会进来。”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强云集于中国市场。因此,中国的未来也将同别国一样,要想跻身世界经济强国,必须迈向世界品牌之路。
创立强势品牌,走向世界,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。
胡锦涛总书记指出:“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拥有民族品牌核心品牌。”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:“我们要从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,鼓励我国的优秀企业争创世界顶级品牌。”国家的“十二五”规划明确地将“推动自主品牌建设,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,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”写入纲要之中。
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,创建一个自主品牌是一条极其崎岖坎坷的道路。让一个品牌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地成长起来,要面对资金、管理、技术、人才等重重挑战,还要经历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,当然没有直接引进洋品牌来得轻松。然而,中国企业只有走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,实现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品牌”的跨越,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。
二、放飞世界品牌的梦想
不可否认,中国企业短暂的发展历史,决定了中国品牌在成长道路上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,相对于已经锤炼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际品牌,中国品牌的弱势是显而易见的。
然而,我们也应该看到,西方的工业文明经历了百年的锤炼,而我们许多企业用十年、二十年时间所取得的成绩也显示出我们的潜力和希望。而且,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同外商竞争时,面对的是优惠条件不公平的投资环境,享受着“非国民待遇”。
回首许多国际强势品牌,它们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艰辛历程。例如,日本的品牌在20世纪60年代初,在美国还是地摊货,然而日本借1968年东京奥运会的契机,经过30多年不懈地努力,逐步走向世界品牌之路,今天日本的丰田、索尼、本田、松下、东芝等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品牌。
韩国的三星电子公司1988年还在给日本索尼贴牌生产加工,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廉价的地摊货。然而三星以索尼为参照标杆,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,在